2025年美丽苏州建设工作要点发布
时间:2025-04-22 15:25 来源:苏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:默认

4月18日,苏州市印发《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》,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提出16项重点任务,更高标准推进美丽苏州建设,更大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,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。

《工作要点》提出了年度目标,2025年,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细颗粒物(PM2.5)浓度29微克/立方米,优良天数比率83.4%,地表水国考、省考断面优Ⅲ比例93.3%和95%,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,太湖湖心区、东部湖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,太湖连续18年实现高水平安全度夏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,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,环境安全水平进一步巩固,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。

《工作要点》明确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、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、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、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、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、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太湖治理、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、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、提升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、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、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等16项重点工作任务。

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依然是重点。今年,苏州将实施大气治理项目超500个,扎实推进产能淘汰压减、重点行业深度治理、重污染天气应对,持续推进VOCS治理,年底重点工业园区VOCs浓度力争比2021年下降20%。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,依法淘汰或更新高排放柴油车以及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营运船舶,提升港口码头岸电使用率。

实施64个水污染治理项目。阳澄湖、昆承湖、澄湖稳定达Ⅲ类,元荡实现Ⅲ类突破,淀山湖持续改善。高质量完成长江、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工作。巩固黑臭水体和劣V类河道治理成效,保持“除黑消劣”动态清零。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,深化厂网一体化管理,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90%以上。加强长江大保护,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和江苏省实施细则,持续实施长江“十年禁渔”,确保长江干流高标准达到Ⅱ类,27条主要通江支流断面年均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。加强全市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环境管理,实施8个修复、管控工程项目,推动苏化等重点地块治理进度。2025年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%以上,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。

太湖治理是国之大者,也是苏州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。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太湖治理方面,苏州将开展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,更大力度、更大范围实施生态清淤,完成年度清淤任务。开展东山、金庭通湖河道整治,26条通湖河道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。实施望虞河以及关联河道“一河一策”水环境综合治理,确保望虞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,力争52条支流支浜及8个关联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省定高线目标。加强漕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建设生态河道3条。提高湖泊蓝藻拦截打捞能力,完成太湖退圩(渔)还湖(湿)8000亩。推进2024年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警示片通报问题整改工作,完成年度整改任务。

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续加强。今年,苏州将持续深化“无废集团、无废园区、无废工厂”建设,完成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。实施危废经营单位“严管30条”,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同比降低。

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,苏州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,开展“生态岛”试验区、湿地修复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,加强光福自然保护区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典型生态系统保护。启动昆山第二轮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,推动吴江重点做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区域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。

当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,《工作要点》提出,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。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,打造“公园城市”,统筹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,加快建设海绵城市,推进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建设。统筹推进300个特色康居乡村和5个特色康居区建设,新建、改造提升省级绿美村庄8个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联合建设国家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